今天寻校网小编整理了高考数学物理满分会被破格录取吗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总分0分的人上北大
绝对不存在高考0分上了北大的情况,只存在个别学科考零分,上北大。
一提到北大的破格招生,人们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罗家伦、朱自清这些名字,他们无一不是怪才、偏才,却被北大大胆录用——
作文题:试述五四运动以来青年所得之教训
这是1922年国立
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的全部国文试题,和现在高考语文整整4页的试题相比,其题量和难度都令人惊奇。当年,北大从约3万名考生中录取了1000人,如今,随着高校扩招,虽然已不太适合用“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来形容高考的激烈,但北大每年在各省几十万人中取几十人的录取比例,仍让人瞠目。
最近,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高等学府,北大又一次“敢为天下先”地打破高考常规:第30任校长周其凤在入职一年后宣布,北大将从2010年起在招生中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对于通过校长实名推荐参加自主招生的同学,不需参加笔试,直接进行严格的面试,面试通过者即可享受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
然而,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早有不满的国人,对北大的这次尝试,却并未表现得欢欣鼓舞,质疑和反对倒成了几乎压倒性的态度。人们将怀疑的目光投射到首批90个被推荐学生身上——北大要破格录取的是“创造性人才”,还是“关系学生”?
罗家伦,得到蔡元培和胡适力挺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并“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大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革新。
这一年夏天,北大在上海招生,刚从美国回来的胡适参加了考试的阅卷工作。在招生会议上,只是一个普通教授的他激动地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名有才华的考生。”可当委员们翻阅这名考生的成绩单时,却发现他的数学考了零分,其他各科成绩也并不出众。
这样一名考生,若放在今日,就连一所普通大学都很难考上。但在当时,主持招生会议的校长蔡元培却明确表态,支持胡适的意见。在蔡、胡二人的执意要求下,这名除了会写作文几乎毫无特长的考生,最终被北大外国文学专业录取了。他,就是罗家伦。
1919年,在陈独秀、胡适支持下,罗家伦与同学傅斯年、徐彦之一起创办了新潮社,并出版《新潮》月刊。同年,他被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支持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罗家伦亲笔起草了印刷传单中的白话宣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被沿用至今。
1920年,罗家伦从北京大学毕业。当时,上海纺织业巨子穆藕初资助了5个留美奖学金名额,罗家伦是获奖人之一。同年,罗家伦赴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攻读历史和
哲学,1921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并于1926年回国参加北伐。
从北大毕业8年后,罗家伦以北伐少将的身份,被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任命为国立
清华大学的校长。他的革命思想,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充和,看不懂数学题
同样也是数学考零分,却得以破格跨进北大校门的,还有合肥才女、“张家四姐妹”中的老四张充和。
张充和3岁前就学会了背唐诗,七八岁开始学做对子、写诗。
1933年9月,19岁的张充和来到北平,参加姐姐兆和的婚礼。也是在这个时候,第二年夏天将举行大学入学考试的消息传了出来。亲人和朋友都劝充和参加,她自己也觉得不妨一试。当时的大学入学考试,主要包括四个领域——国文、历史、数学和
英语。对于前两门,张充和信心十足,因为自幼基础打得牢。加上她曾在父亲的学校中学过一年英语,又在上海中学里学了一年,所以觉得英语也并不难掌握,但充和之前从未接触过数学,她看不出学证明题和代数方程式的意义何在,也不明白该从何入手。
1934年,数千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北平。考试当天,家人为充和准备了圆规和曲尺。“我没用,”她说,“因为我简直连题目都看不懂。”
张充和的数学考了零分,但国文、历史、英语成绩都十分出色,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学生活》,更是拿到了满分,总成绩相加,居然超过录取分数线。
此时,胡适已升任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在看到张充和作文的第一时间,他立刻大喊:“这个学生我要了!”但当时的北大规定,“任何一科是零分,都不能被录取”,胡适便跑去找到数学改卷老师,请对方无论如何在张充和的卷子上找出几分。谁知这位老师也很坚持原则,反驳说“零分就是零分”,一分也不肯多给。胡适只好找到校务委员会拍桌子吵架。北大终于答应破格录取张充和,而她也成了北大中文系当年录取的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
当时北京有报纸报道了此事,不过说该生名“张旋”——那是充和有意用的假名,连她的中学文凭也是假的,是弟弟宗和托在宁夏当中学校长的朋友帮忙出具的。充和这样做,一是怕用真名考不取,给家人丢脸,二是不想让北大方面知道她与兆和是姐妹,从而联想到沈从文。张充和的姐姐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夫人,而沈从文与胡适私交甚笃——胡适这种“举贤不避亲”的做法若放在今日,大约舆论会一边倒地批驳他徇私舞弊吧。
叶曼,一边哭一边写作文
在罗家伦和张充和之后,另一位名叫叶曼的女生也因胡适的赏识被北大破格录取。提起叶曼,不少内地人或许会感到陌生,但70多年前她曾是北大
法学院政、经、法三系唯一的女生,是胡适相当器重的女才子。她还是南怀瑾盛赞的弟子,三毛、林清玄等著名作家推崇的前辈,也是当今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在台湾几乎家喻户晓。
1936年,叶曼参加了北大、北师大和清华三所高校的考试,其中,清华是她心目中最向往的高等学府。可结果是,叶曼并未在清华的录取名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至于北大,则以试读生的名义录取了她。
叶曼在多年后这样回忆自己的“高考经过”。那一年,北大国文考试的作文题目是——“你生平最感到悲哀的一件事”,或“喜欢的一件事”,或“感动的一件事”。当时,叶曼的父亲刚过世不久,她便选了“最悲哀的一件事”。“我简直是一边哭一边写这篇文章,真的是用真情写的。”
胡适看了这篇文章,大为赏识。但因为其他评委一致认为,这考生的其他科目确实差了点儿,胡适只好让步:“好了,想办法能让她来就行。”而他所想的办法,就是给叶曼安了个试读生的名号。这种做法,最终成就了一代才女。
付贤智,
化学考满分
现代高考制度,最终形成于“文化大革命”之后。在这种全国或某些地区统一命题、完全依靠高考成绩选拔人才的制度下,北大仍破格录取过在某些科目上非常优秀的学生。付贤智院士就是其中之一。
付贤智1957年出生于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镇加尚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师。从邵武一中高中毕业后,付贤智到原莲塘公社芹田大队插队当知青。1976年11月,他调任大竹中学教师,一边教书一边自学。
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付贤智参加了高考,并一举考出物理98分、化学100分的优异成绩。按照当时的高考政策,他本来只能就读师范类院校,但在当时,理、化能考出这样好的成绩,确属凤毛麟角。他最终被北京大学化学系破格录取。
1991年,付贤智获得博士学位并开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两年后,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继续研究工作。1997年,他拒绝绿卡,回到家乡,在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光催化研究。如今,付贤智带领的光催化研究所成为国家光催化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他本人也成为国际光催化领域响当当的专家,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像罗家伦、叶曼、张充和、付贤智这样被“破格录取”的学生,一直被视为北大“不拘一格录人才”的现实体现,也是中国现当代教育的佳话。而今年首批90个中学校长推荐学生名单出台后,一些教育界的专家和北大的教授表示:除了成绩拔尖的学习能手、学生干部甚至传闻中的校花等,真正的偏才、怪才几乎没有——北大很难招到自己想要的学生,甚至由于一开始定位不明,其后又面临强大的舆论压力,已经骑虎难下。

高考数学物理满分会被破格录取吗
高考录取是依据考生的总成绩来进行的,并不会因为某一科目考到了满分就进行破格录取。虽然考到满分的成绩非常突出,但现行的招生录取规定并未允许以此作为破格录取的依据。
如果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了数学和物理的满分,那么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数学物理竞赛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些竞赛往往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包括破格保送录取的机会。
参加数学物理竞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还能在学术上获得更多的认可。一些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有可能通过保送的形式直接进入心仪的大学,这为他们提供了额外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数学物理满分的成绩很出色,但在实际录取过程中,学校还会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特长以及竞赛成绩等因素。因此,积极参与竞赛,展现个人才能,是获得破格录取机会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虽然高考数学物理满分不会直接导致破格录取,但通过参加竞赛,学生仍有机会获得保送录取的机会。这不仅能够展示个人的实力,还能为未来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明星的高考故事有哪些?
寻校网(https://www.xunxi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明星的高考故事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杨幂:班上高考总分第一
杨幂当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被她的粉丝视为一个传奇。高考前夕奔波于电视剧《新神雕侠侣》、《红粉世家》等三个不同片场的杨幂并没有太多时间准备,而且繁忙的工作已经让她的身体不堪重负,连拍戏的时候都是打着点滴硬撑。只学了一段西班牙舞,一首《南泥湾》她就大胆地上了考场,杨幂笑称自己没学过声乐,考试的时候就是比嗓子使劲喊,还被老师说跑调。在如此仓促的情况下,杨幂竟还是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在片场接到消息时,杨幂自己都不敢相信。被问及对高考的经验时,杨幂慎重地表示自己只有资格给考艺术院校的学生意见,尤其是考表演系的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王珞丹:当时年龄最小的学生
“米莱”王珞丹有着扎实的艺术基础,凭着钢琴、舞蹈再加上一曲没唱走调的摇滚歌曲《无地自容》就顺利通过面试,考上了北京
电影学院,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学生,17岁。
张梓琳:要自信放松
张梓琳谈起高考时表示:艺术类的工作竞争非常激烈,立志想要从事这方面的职业是很好的,但考生们也并不一定要走艺考的路,就像我本身也就读理工科学校的,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路可以选择,千万别给自己太大压力。面对艺考的面试,就跟我面对比赛的重重面试和考试是一样的,放松心态最重要,当你紧张的时候,准备的一切东西可能都会忘掉了,而考官或评委并不仅仅只是想听或想看你在短短几分钟的表现了什么,他们掌握着很多的你的背景资料,更多的是想看到你展示完整的自己,所以一定要自信、放轻松。
韩雪:
上海戏剧学院文化考试的第一名
韩雪小时候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2000年读高三那年,韩雪还陪同学一起来上海报名参加香港嘉禾影视公司主办的“世纪之星”影视歌新人大赛。之后拍了一部电影,也正是这部电影,使韩雪改变了人生道路。拍完戏,韩雪回到苏州已成了明星,电视采访,同学签名,人山人海,让她感觉良好。于是,她就报考了上海
戏剧学院,结果在家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那年,韩雪在高三临近高考的紧张情况下,利用暑假和2个月的课时,接连拍摄了电影《浪漫樱花》和连续剧《南北一家亲》,尽管如此,她依然考了500多分,成了那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文化考试的第一名。
陈好:透露自己备战高考的诀窍
陈好透露自己备战高考的诀窍是,从宏观把握,整体进行复习,不要只专注于这一个或那一个“点”。陈好还告诫广大考生,高考的时候不要吃得太饱,否则容易犯困。上午考完,中午可以适当睡半个小时。高考的几天,要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不要再熬夜,也不要尽情地放松,保持住兴奋的考试状态,考前一个小时可以吃一块糖或者巧克力,调动大脑的兴奋点。
章子怡:诗朗诵念到一半忘了词
章子怡从11岁就在
舞蹈学院附中住校,她学舞蹈只是为了锻炼身体,压根没想过会入娱乐圈。跳了6年舞,她发现自己在这行做不了最优秀的,而且跳舞是吃青春饭,当时团里每个女孩都争做领舞,那种气氛让她觉得很不舒服,她决定转行。要高考了,以她的成绩,清华北大肯定上不了,听说只要长得漂亮,80%都能上北影。但那年是中戏先招生,她就去试了试,没想到考上了。初试时,章子怡朗诵诗,念到一半后面全忘了,还是一位男老师帮她背完,她还说“谢谢老师帮我背完了”。复试,后来她回想起来,就记得演集体小品《在公共汽车上》,她压根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考过来的。
赵薇:丢了准考证在楼道里哭
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考试中,赵薇把准考证丢了,负责考试的崔老师一听:“连准考证都能弄丢了的考生,怎么能参加考试。让她回去吧。”然而,在考场轮换考生的间隙,崔老师在楼道内休息时,见到赵薇正坐在表演系考场外的楼道边哭泣,于是心地善良的崔老师便走过去问她为什么哭,然后又对赵薇说:“我就是你们的主考老师。” 赵薇闻听抬起头面对崔老师泪如雨下,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顿时打动了崔老师。在崔老师的一再恳求下,办公室负责人才同意为赵薇补办准考证。如果不是老师的通融,也就不会有现在如此受观众喜欢的赵薇了。
徐静蕾:考化妆专业被拒之门外
“17岁的我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偌大的北京城去学画,一心要考中戏的舞美系和工艺美院,却名落孙山;当年报考
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化妆专业时,我愣是被拒之门外。没想到出来的时候遇上一位导演,误认为我是表演系的学生,我猛然动了上北京电影学院的念头。考电影学院的时候,我连一段舞蹈都没跳完,考官无奈地让我绕着大教室跑一圈!就这样,我居然就稀里糊涂地跑进了表演系。”徐静蕾还为考生支招:专业考试时,老师让我表演两个小品,当年和我搭档的两个考生最终也都成了我的同学。他俩都是有一些经验的演员,我能考上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对手很好。所以在第一天高考之后,找个好伙伴一起回家,对考试的心态很有帮助。
汤唯:没考上曾入职业模特队
汤唯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母亲施西凤曾是浙江乐清小有名气的演员,父亲汤余铭是个画家。1997年汤唯高考落榜,父母让她进了职业模特队。但他们提出:“要想真正在演艺圈有前途,还得有文化,在考上大学之前,不准谈恋爱!”在职业模特队,每天训练、表演完毕,别的女孩忙于恋爱、逛街,汤唯却捧起了书。经过3年不懈努力,2000年她终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巩俐:落选因牙齿长得不整齐
当年巩俐是被中央戏剧学院破格录取的,原因是她的文化课成绩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据说,巩俐报考艺术院校曾屡战屡败,主要因为她长着一口不整齐的牙。事隔多年,当年招考巩俐的梁伯龙老师已记不得巩俐当时具体做了哪些表演,但他还记得自己把巩俐叫到面前说“你张嘴让我看看你的牙”。当时巩俐非常不好意思,梁老师说不要紧的,牙是可以修正的。后来巩俐入学报到时,牙已经矫正了。
王小丫:高考数学只得了20分
虽然在节目中身为主考官,但王小丫透露自己在高考中也有过痛苦的经历:“学生时代,我非常不自信。我学习特别偏科,语文成绩不错,但数学从初三开始就没及格过。”王小丫坦言,高考时,她特别痛苦,那个拿成绩单的老师一个劲地说:“这孩子完了,毁了。”原来,当时她数学才考了20分,差一点就拿“鸭蛋”了。第二年她又参加高考,虽然妈妈为她找了很好的数学老师做家教,仍不管用,还是不及格,这一痛苦经历使她不堪回首。
蒋雯丽:梦碎后自来水厂当工人
蒋雯丽因《牵手》、《中国式离婚》而大红大紫,但当年这个心怀梦想的女孩居然高考落榜,然后被分配到安徽蚌埠自来水厂当工人。蒋雯丽后来回忆道:“我觉得我是一个很不认命的人。”当时,蒋雯丽给厂里组织文艺演出,一个舞台总监跑过来对蒋雯丽说,我看你表现力不错,可以去考电影学院。这是蒋雯丽第一次听说电影学院。后来,她就这样“自以为是”地真的去考试了,没想到竟然考上了。
徐帆:不该背的背一大堆,脑子都晕了
徐帆说,其实,我不太想在现在正值高考的时候说我当年的事。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我当年是运气好,本来是学戏曲出身,后来和杨立新合作了一次。他回北京后告诉我,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87班正好有个机会补招人,问我有没有兴趣,我就去北京考试了。但是现在这样的机会太少了,我不想给孩子一个误导,如果他们没遇到伯乐怎么办?徐帆对作文印象不深了,“我只记得该背的、不该背的背一大堆,脑子都晕了,有时还会把历史和地理都背串了。今年没来得及关注高考的事,因为最近都在忙这个关爱儿童心理健康的“M计划”,实在是顾不上关注其他事情。”
李冰冰:高考总分214分
李冰冰与小丫一样,成绩非常的滥,她的成绩是:英语27分、政治33分、专业一87分、专业二67分,总分214分。而电影学院复试的分数不能低于320分,李冰冰离这个数字还差100多分,至于最终怎么拿到的文凭,那就难说了。李冰冰谈起了高考往事时说———“我是1993年考的上戏,我这人当时没感觉压力大,当然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备考这件事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遇到了疲劳的时候她是怎么缓解的呢?“我就是硬挺着,知道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困,但是没办法,你能不学吗?不过在考试来临那几天,我会适当地放缓学习的节奏,别让自己太累着!”
袁立:不言放弃考上北影
杭州美女袁立,当年参加高考时第一次投考上海戏剧学院,虽然通过了一试、二试,却在最后的一场考试中落了榜。但自信的她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辗转北上,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参加考试。在当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招考老师的鼓励下,袁立不仅通过了入学考试,还取得了北京电影学院92级第一名的成绩。
宋丹丹:遭遇初恋学习一落千丈
宋丹丹说她高考那年19岁,但却遭遇初恋。“那时候刚恢复高考没两年,许多已经不是学生的青年走回中学校园,和我们这些应届生一起复习高考。现在回想起来,我是第一眼就爱上他了,因为他长得比我们班任何一个同学都高大一圈儿。从那一眼开始,我的学习一落千丈,从班里的前5名,一直到高考落榜。”
江一燕:高考文化课历史最高分
虽然仍是刚刚出道的新人,但江一燕扎实的演技、淡雅的气质已经成为娱乐圈不可小觑的一颗新星,许多观众都惊呼她“形似章子怡、神似徐静蕾”。当年,与所有报考艺术院校的学生一样,通过了专业考试的江一燕,利用仅剩的2个月开始主攻文化课,她与妈妈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开始“闭关修炼”。在那两个月里,由于对知识的如饥似渴,江一燕经常在书桌前,不知不觉读书到天亮。那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不仅丰富了知识量,也使得江一燕取得了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高考文化课历史最高分的好成绩。如今被称作“小才女”的江一燕,正在自己喜爱的表演事业上崭露头角。
黄磊:想读化学却入了表演系
黄磊的爸爸是话剧演员,妈妈也是演员,他从小看父母演戏,虽然兴趣蛮大,但并不想学表演。高二文理分科时,喜欢化学的他想学理科,但父亲觉得他适合当演员。在学校向家长征求意见时,父亲建议他学文科,那时考艺术院校必须是文科毕业生。他不大乐意,父亲劝他,理科考不上就一条路,文科考表演,文化课分数较低,好考些。如果考分高,不愿意读表演,也可以报别的。那时大学非常难考,父亲对他说,你考不上就意味着可能成为待业青年。一说要成待业青年是很可怕的,他也就没再说什么。高三,他没怎么准备专业课,他对父亲说:“你们演戏不就是那一套嘛,我看得太多了。”直到考前,他让父亲帮他选朗诵材料,但让父亲不要像教人家似的那样具体细致地教他,否则他就无法发挥了。1990年,北影表演系招生,黄磊顺利被录取。
李亚鹏:中戏招生史上一个笑话
李亚鹏报考中戏的经历,在中戏招生史上算得上一个笑话。初试是才艺表演。老师让唱歌,他说不会;演个小品,不会;给讲个故事,也不会!老师问他是干吗的,李亚鹏老实地说是陪朋友考试。老师说:你太无视考场纪律!李亚鹏赶紧开始唱《恋曲1990》,唱到一半却忘了词。没想到最后他却通过了。复试时,老师问他懂不懂五线谱,李亚鹏爽快地说:“会!”老师坐到钢琴前准备为他伴奏,李亚鹏赶紧改口:“算了,我还是清唱吧。”可能是他的率性让老师觉得很特别,又问他:“那你文化课多少分?像你这样调皮的孩子最多就300分吧?”话音未落,李亚鹏扔下一句话转身就走:“我?500多分。”老师愣住了。后来李亚鹏竟然进入了中戏。
王志文:高考前不久竟出了车祸
“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了演员生涯,在科教片《中学生行为规范》中扮演了一个调皮的学生,导演当时还夸我演得活灵活现。后来,青年宫的老师指点我去成都考表演系,我揣着哥哥给的钱,瞒着家里人去考试,结果出来,我考了成都地区第一名。在参加高考前不久,我出了车祸,整个人躺在床上不能动,于是,高考第一天我被哥哥的一帮朋友用木板做成担架抬到考场,整个考试也是在担架上完成的。”
郭晓冬:第二次考试才顺利过关
从沂蒙山区走出来的郭晓冬笑称自己是“著名的北漂”,在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前,他曾经当了三四年的“北漂”,当过雕刻工人,养过虾,当过邮递员、歌手、主持人……本来过着与娱乐圈不搭边的生活,可是机遇巧合被朋友拉去一同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结果一试就给刷了下来了。此后郭晓冬继续“北漂”,时隔一年后他决定再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于是第二次考试郭晓冬顺利过关,成为北京电影学院1996级表演系本科生。多年以后,电影《暖》的导演霍建起评价说:你当演员简直就是奇迹。
李安:二度落榜有如世界末日
李安在上高中的时候,他的父亲是台南一中校长。但李安在上高一时的梦想就是当导演,第一年考大学,李安以6分之差落榜,第二年重考,数学甚至差了0.6分,再度落榜。“二度落榜在我们家有如世界末日,我根本没想到会发生在我身上。”李安当时最大的情绪发泄是把桌上的台灯、书本一把扫到地上,然后跑出家门透透气。后来李安考上艺专影剧科,据他形容,是“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那时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他在舞台上找到真正的自己,学芭蕾、写小说、练声乐,甚至画素描,各方尝试后在电影领域里渐放光芒。
孙海英:数学好像只考了9分
虽然在影片《高考1977》中饰演了一位对恢复高考有些抵触情绪的农场场长,但孙海英本人却一直怀着大学梦,孙海英略带遗憾地向记者回忆说,“1977年、1978年我连续两年都参加了预考,不过因为当时自己演出任务比较多,复习时间太少,所以最后考的成绩不怎么样,其中语文最高59分,历史39分、政治19分,数学最低,我基本放弃了,好像只考了9分。”
陈建斌:报考北京体育学院失败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陈建斌最初的梦想并非当演员,而是当一个运动员。“我父亲是一个运动员出身的体育工作者,所以小时候我在体委大院长大。”从小就想子承父业当一个运动员,但是父亲却认为他不是当运动员的料。陈建斌透露,他最初报考的大学不是中央戏剧学院,而是北京体育学院(现在叫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准备当个中小学体育教师,可惜没有考上。直到两年后,他才考上中戏。
英达:听说作文是满分
英达当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心理系,可他高中时是个理科生。“我是文科特别好的理科生!”英达说,他虽然物理化学也不差,但更擅长语文,作文考了满分。“我没有看到自己的考卷,但听说我是满分作文!”
孙红雷:系主任说太胖了回去吧
《潜伏》里的优质男人孙红雷,当年可是小胖子一个,想考中央戏剧学院,系主任一看就说:“哎呀,回去吧,太胖了。”好在孙红雷没有放弃自己,硬是减去了快40斤,然后通过高考。
陆毅:从北漂到上戏
陆毅在进入上海戏剧学院之前,已算得上是童星了。他18岁从上海戏曲学校儿童剧演员班毕业后,分配到了上海儿艺,当时陆毅的身高已经到了180厘米,上台的机会很少,他只能辞职。辞职后,他到北京做个自由艺人,成为“北漂”。那一年的北京,格外冷,但是陆毅的心更冷:已经演戏10年的他没有接到任何一个戏。正是这个寒冷的冬天,使陆毅认识到自己需要继续学习,他同时报考了上戏和北影。本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北影录取,但父母希望他在身边,于是他选择了上戏。说起当年上考场,陆毅表示:“我考上戏其实挺简单的,考官很多是我在上海儿艺时的老师,他们教了我四年,对我也比较了解,我一点都不紧张。当时老师给我出的题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表演真是很幼稚。”
姚晨膜拜“大仙”
关于高考的记忆,姚晨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历史老师。她在微博上描述了这位名唤“大仙”的老师:“他讲课生动有趣,我们特爱听。但他讲课兴奋了就要喝酒,喝完就爱吹牛,唾沫飞溅地吹自己是半仙,掐指一算就能猜中题目。当然,我们谁也没把酒话当真。等到考试的那一刻,我就震惊了,三道大题,他竟猜中两道!当时就想冲他家方向跪拜,高喊一声:‘大仙’显灵啦!”
寻校网以上就是高考数学物理满分会被破格录取吗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寻校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寻校网:
www.xunxiao.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